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校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兴辽英才”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5-03-17浏览量:89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论述,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3月12日,学校以“汇聚高层次人才 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召开了“兴辽英才”座谈会,搭建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共谋学校发展大计,为加快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汇聚发展动能、提供人才支撑。党委书记王强,党委副书记方鸿志,党委常委、副校长赵琰出席会议,学校全体“兴辽英才”参加会议。党委组织部部长、党委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葛忠强主持会议。

3月12日,学校以“汇聚高层次人才 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召开“兴辽英才”座谈会。党委书记王强,党委副书记方鸿志,党委常委、副校长赵琰出席会议。

会上,王强充分肯定了各位“兴辽英才”长期以来对学校高质量发展所作贡献。他指出,要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重大意义,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把人才强校战略作为第一战略,适应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建好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党务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造就大批各方面人才,特别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高层次人才,为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王强强调,要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依托人才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电力大学,必须有高层次人才。要树立危机意识,科学准确认识学校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要把握发展机遇,用好国家、辽宁省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省的黄金窗口期,抓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能源电力行业转型发展的机遇期,依托新兴产业科学谋划布局新兴学科发展;要增强发展的紧迫感,把推动学科增点扩面、提质增效作为学校当前发展的重要任务,实现扩展学科门类与提升学科内涵建设水平共进,加快建成一批专业硕士点、学术硕士点;要对标“扶好扶优扶特扶强”的要求,切实从思维方式、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等层面,做好由“培养专科技能人才”向“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转变;要兼顾发展质量与速度,用办学特色和优势推动学校快速转型办大学,有效应对未来学苗竞争;要紧抓“十四五”窗口期,做好与“十五五”的紧密衔接,重点抓好“双园”战略落实,在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能源电力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研究生扩招和培养等工作中,充分发挥学校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

王强指出,全体“兴辽英才”要带头担当作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一要带头传承学校红色基因和办学光荣传统,增强育人定力,守住红色基因,坚守办学定位,走好办学之路,锁定办学目标,深耕教学一线,培养又红又专又实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专门人才;二要带头提高政治站位、心怀“国之大者”,增强政治定力,牢记教育强国、教育强省、清洁能源强省建设的历史使命;带头深耕自身的学术领域,增强学术定力,沉心科研教研,加强学术内涵建设,培育更多高水平学术成果;四要带头参与学校的改革建设发展,增强发展定力,心怀“办好人民满意的电力大学”的奋斗目标,立足岗位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王强强调,要不断提升做好人才工作的本领,切实提高学校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一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抓紧抓细抓实各项工作,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为“兴辽英才”施展才华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供帮助;二要大力培育现有的“兴辽英才”,依托“沈工优青托举计划”等,努力培养一批国家级人才;三要结合学科增点扩面、提质增效需求,有针对性地引进高端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学科骨干、学术带头人。

“兴辽英才”领军人才方鸿志指出,“兴辽英才”是引领学校发展的动力,使命在肩,责任重大。要加强团队建设,凝聚科研合力;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赋能社会发展;要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厚植家国情怀,聚焦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赵琰指出,“兴辽英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取得了丰硕成果。未来还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重点解决好科研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还不够充分、跨学科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等问题,勇担使命,与各位“兴辽英才”一道,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会上,“兴辽英才”领军人才叶鹏、青年拔尖人才王森分别作了交流发言。与会人员“兴辽英才”产业高端人才高阳,教学名师王秀平,青年拔尖人才张东、姜河、齐志华围绕对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育政策优化和服务保障的建议,青年人才成长中面临的挑战与需求以及如何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与科研平台建设,深化政产学研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作了讨论交流。

学校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不断健全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创新人才工作思路和方法,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带动全校教职员工守正创新、奋力拼搏,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大发展,早日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电力大学。